图片
图片
图片
秋雨,宛如大自然洒落人间的诗意精灵,带着丝丝凉意与缕缕愁绪,轻叩着唐诗的华美之门。那一场场秋雨,或淅淅沥沥,诉说着游子的孤寂;或滂沱倾盆,宣泄着壮志的难酬;或缠缠绵绵,寄托着相思的哀愁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唐诗里秋雨的世界,去探寻诗人在雨中的心灵轨迹,看哪首最能扣动你的心弦?
图片
图片
1
图片
栾家濑
王维〔唐代〕
飒飒秋雨中,浅浅石溜泻。
跳波自相溅,白鹭惊复下。
名句译文:在秋雨的飒飒声中,伴随着石上急流的哗哗声。
王维的此诗以秋雨为引,勾勒出了一幅动静相生的山水小品。开篇“飒飒秋雨中”以叠字摹声,秋雨的沙沙声与石上急流的哗哗声交织,听觉与视觉交融,瞬间将人带入辋川山谷的秋意中。此时正值王维隐居辋川时期,政治风波暂息,他以“诗佛”的澄明心境,捕捉自然最本真的瞬间,跳波自溅的水珠、惊飞复落的白鹭,看似寻常的动态,却以“惊”反衬出环境的静谧。秋雨既是背景,亦是媒介,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体悟,化作笔下淡雅如水墨的意境,让喧嚣尘世在雨声中悄然褪色。
图片
图片
2
图片
闻 雁
韦应物〔唐代〕
故园眇何处,归思方悠哉。
淮南秋雨夜,高斋闻雁来。
名句译文:在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里,独自坐在楼中书房听那北来的雁叫声。
韦应物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(783)秋雨夜,彼时他刚由长安调任滁州刺史,远离故土两千余里。首句“故园眇何处”以“眇”字暗含归途阻隔之叹,次句“归思方悠哉”借“悠”字将愁绪拉长,恰似秋雨绵绵不绝。后两句“淮南秋雨夜,高斋闻雁来”中,秋雨不仅渲染出孤寂氛围,更以“夜”字点明宦途漂泊的苦闷。此时雁鸣自远而近,其凄清之音与秋雨交织,触发诗人宦游羁旅的孤独与思乡之愁。全诗未直抒胸臆,却以秋雨、雁声等意象层层递进,将时代乱离中士人的精神漂泊与故土情结,凝练成二十字的高古澹远之境。
图片
图片
3
图片
雨后秋凉
白居易〔唐代〕
夜来秋雨后,秋气飒然新。
团扇先辞手,生衣不著身。
更添砧引思,难与簟相亲。
此境谁偏觉,贫闲老瘦人。
名句译文:夜晚就这样在秋雨过后来到,空气一下子新鲜极了。
白居易这首诗描绘出雨后秋凉的清新之景与自身独特感受。秋雨过后,秋气清爽宜人,带来全新气息。“团扇先辞手,生衣不著身”,以团扇弃用、薄衣难穿的生活细节,生动展现秋意渐浓。竹席生凉,让人难以亲近。这样的秋日景象和内心感受,是那些贫困、闲适、年老体瘦的人最能深刻体会的。全诗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困窘的生活状态。
图片
图片
4
图片
秋日思旧山
子兰〔唐代〕
咸言上国繁华,岂谓帝城羁旅。
十点五点残萤,千声万声秋雨。
白云江上故乡,月下风前吟处。
欲去不去迟迟,未展平生所伫。
名句译文:稀稀落落的,只剩下那么十点五点的流萤还在闪烁;淅淅沥沥的,是那千万声的秋雨在不停地下着。
子兰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,抒发羁旅思乡之情。开篇“咸言上国繁华,岂谓帝城羁旅”,形成强烈反差,道出对帝城繁华的想象与身处其中羁旅孤独的现实落差。“十点五点残萤,千声万声秋雨”,残萤点点、秋雨声声,细腻勾勒出秋夜的清冷孤寂,更添愁绪。诗人遥望白云下的故乡,回忆月下风前的吟诗时光,思乡之情愈发浓烈。然而“欲去不去迟迟,未展平生所伫”,欲归难归的纠结,将壮志未酬、身不由己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,令人动容。
图片
图片
5
图片
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
王建〔唐代〕
夜山秋雨滴空廊,灯照堂前树叶光。
对坐读书终卷后,自披衣被扫僧房。
名句译文:秋夜山中,秋雨滴落在空荡的回廊;堂前灯光亮着,映得树叶泛着光。
王建此诗以秋夜雨景为底色,绘就了一幅清寂的僧舍夜读图。首句“夜山秋雨滴空廊”,秋雨淅沥敲打空寂长廊,声声入耳,更显山寺之幽深。次句“灯照堂前树叶光”,昏黄灯火映照雨中树叶,光影摇曳间,添了几分禅意与静谧。后两句“对坐读书终卷后,自披衣被扫僧房”,与友人彻夜苦读,书卷既毕,又亲自披衣清扫僧舍,动作间见出文人相交的质朴情谊。全诗无一句直抒孤寂,却借秋雨、空廊、孤灯等意象,将宦游在外的羁旅之愁与寻觅精神归处的渴望,悄然融入这清冷秋夜之中。
图片
图片
6
图片
夜雨寄北
李商隐〔唐代〕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名句译文:你问我回家的日期,我还没有确定日期,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,雨水已涨满秋池。
李商隐此诗写于他身处巴蜀羁旅之时。开篇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,以问答起笔,将思念与无奈尽数道出。此时巴山秋雨淅淅沥沥,“涨秋池”三字,不仅描绘出秋雨连绵、池水渐满之景,更暗示着诗人内心愁绪的蔓延。后两句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,诗人由眼前秋雨联想到未来相聚,想象与亲人秉烛夜谈,重提此刻巴山夜雨的情景。虚实相生间,把客居的孤寂、对亲人的思念,以及对团聚的期盼,都融入这秋雨之中,情感深沉而动人。
图片
图片
7
图片
偶题二首 (其一)
来鹏〔唐代〕
近来灵鹊语何疏,独凭栏干恨有殊。
一夜绿荷霜剪破,赚他秋雨不成珠。
名句译文:一夜之间寒霜降临,好似锋利的剪刀将荷叶剪破。可怜那秋雨滴落在破损的荷叶上,再也无法聚集成晶莹圆润的水珠了。
来鹏这首诗情感细腻且富有巧思。开篇以“灵鹊语疏”起兴,灵鹊本有报喜之意,如今却言语稀疏,引发诗人凭栏生恨,恨意“有殊”却未明说,留下悬念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描绘一夜霜降,将绿荷剪破,致使秋雨滴落其上,无法凝成晶莹的珠玉。此景既是实写秋景的萧瑟破败,又似隐喻诗人内心美好事物被现实摧残。借景抒情,以荷破雨不成珠之景,抒发心中怅惘失落之情,含蓄蕴藉,耐人寻味。
图片
图片
8
图片
秋浦途中
杜牧〔唐代〕
萧萧山路穷秋雨,淅淅溪风一岸蒲。
为问寒沙新到雁,来时还下杜陵无。
名句译文:山路上萧萧秋雨下个不停,淅沥溪风吹着溪边的蒲苇。
杜牧此诗作于会昌年间贬官途中,秋雨为全诗蒙上了一层黯淡的愁绪。“萧萧山路穷秋雨,淅淅溪风一岸蒲”,开篇以“萧萧”“淅淅”摹写秋雨与溪风之声,山路蜿蜒于冷雨之中,溪边蒲草在风中瑟瑟,勾勒出一幅萧瑟凄清的秋景图,尽显旅途孤寂。后两句“为问寒沙新到雁,来时还下杜陵无”,诗人忽见寒沙上新到的大雁,不禁发问:你来的路上可曾飞过我的杜陵?借大雁传递思乡之情,将羁旅之愁与故园之思融于这秋雨寒沙间,深沉而动人,尽显杜牧诗风的俊爽与含蓄。
图片
图片
9
图片
送客入蜀
杨凝〔唐代〕
剑阁迢迢梦想间,行人归路绕梁山。
明朝骑马摇鞭去,秋雨槐花子午关。
名句译文:明日一早你就要骑马挥鞭启程离开长安,在这秋雨槐花时节,我们将在子午关前分别。
杨凝此诗为送别之作,以蜀道秋景寄寓惜别深情。首句“剑阁迢迢梦想间”,剑阁本为蜀道险隘,却在诗人笔下化作缥缈难至的梦境,暗喻友人此行路途遥远且艰险。“行人归路绕梁山”,以“绕”字勾勒出归途的曲折,更添牵挂。末两句“明朝骑马摇鞭去,秋雨槐花子午关”,将送别场景定格于秋雨纷纷的子午关——槐花飘落,秋雨淅沥,友人策马远去的背影渐行渐远。诗人未直言离愁,却借秋雨槐花的清冷意象,将依依惜别之情渲染得含蓄而深沉,余韵悠长。
图片
图片
10
图片
秋雨叹三首(其一)
杜甫〔唐代〕
雨中百草秋烂死,阶下决明颜色鲜。
著叶满枝翠羽盖,开花无数黄金钱。
凉风萧萧吹汝急,恐汝后时难独立。
堂上书生空白头,临风三嗅馨香泣。
名句译文:由于连绵的秋雨,作物植物都烂掉了,可是房屋台阶下的决明子却生长的很好,颜色鲜艳。
杜甫《秋雨叹三首(其一)》公元754年(唐玄宗天宝十三载)。那一年秋天,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,粮食匮乏,房屋毁坏,民不聊生。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:“雨虽多,不害稼也。”杜甫写这三首诗,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。诗中以秋雨为幕,先绘“百草烂死”的衰败之景,却陡然转写阶下决明“颜色鲜”,翠叶如盖,黄花似钱,在风雨中独放生机。然“凉风萧萧”紧逼,诗人忧其“难独立”,实则借物喻人——决明之坚,恰似自己虽处困厄仍守气节;而风雨摧折,又暗喻乱世中贤才难存。尾联“书生空白头”自伤老而无成,“临风三嗅”更显涕泪纵横,将个人命运与家国飘摇熔铸一体,沉郁顿挫,感人至深。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股票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