樗里疾,原名嬴疾,出生在秦国的樗里,今天的陕西渭南一带,因此人们通常称他为樗里疾或樗里子。他是秦孝公的庶长子,秦惠文王的异母弟,而母亲则来自韩国。樗里疾从小便显现出过人的智慧和仁爱之心,因而深得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宠爱与信任。
他非常擅长外交与军事,曾多次带领秦国军队征战韩、赵、魏、楚等国,成功夺取了曲沃、蔺邑、汉中等重要的战略要地,为秦国的统一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他的智谋和卓越策略,使得秦人尊他为“智囊”。
在秦国政坛,樗里疾被封为右更、右丞相、丞相等重要职务,辅佐秦惠文王、秦武王、秦昭襄王等君主,参与朝政、军事决策。他曾带领百乘之车,深入周都,受到周天子尊重与礼遇。樗里疾的功绩声望之高,足以震动关东六国的诸侯。
展开剩余84%在上一段中提到,樗里疾是秦惠文王的异母弟,秦惠文王是秦国历史上首位自称“王”的君主,也是秦国的改革者之一,他实施了一系列政治、军事与外交改革,极大提升了秦国的国力,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。虽说樗里疾的才干可以与秦惠文王媲美,但为何秦孝公最终选择将王位传给了嬴驷,而非樗里疾呢?
一些历史学者认为,秦孝公之所以选择了嬴驷,是因为嫡长子的继承权问题。然而,深入考察嬴驷母亲的身份时我们发现,史书中几乎没有关于她的记载,连她的名字都未曾提到过。据一些野史记载,秦孝公是与一位比他年长的侍女采桑生下嬴驷的。嬴驷出生不久后,采桑便失踪,留下一张白布,上面写着“身患内疾,远遁山林”八个血字。嬴驷因此成为了秦孝公的私生子,尽管如此,在当时野蛮的秦国,私生子依然享有继承王位的权利。
秦孝公一生未曾再娶妻立后,因此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在他这里似乎并非特别重要,毕竟在秦非子时期,继承人并非嫡长子。从这一点看,秦孝公选择继承人的标准更多的是看重“贤能”而非“长幼”。
那么,嬴驷到底在哪些方面比樗里疾更具贤能呢?
从历史记载来看,樗里疾的主要长处在于军事。公元前330年,秦惠文王决定进攻魏国,夺取曲沃这一战略重镇。当时,曲沃是魏国的西大门,控制着黄河流域的重要交通要道,堪称魏国的军事要塞和经济中心。为了夺取曲沃,秦惠文王任命樗里疾为右更,负责领军作战。
樗里疾迅速带领精锐部队赶赴曲沃,并发起了激烈的攻城战。虽然魏国守军顽强抵抗,但最终未能挡住秦军的强大攻势。曲沃城被攻破,守将被俘,魏国的力量因此受到重创。这一战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声望,为向东扩张打开了大门。
在前313年,秦惠文王决定进攻赵国,削弱赵国的势力,他派遣樗里疾为将军,攻打赵国的蔺邑。蔺邑是赵国的西部重镇,地理位置极为重要。樗里疾采取出其不意的攻势,迅速突破赵国的防线,成功占领了蔺邑,俘虏了赵国的将军赵豹,进一步削弱了赵国的军事力量,增强了秦国的霸主地位。
第二年,樗里疾又协助魏国将领魏章共同迎战楚国屈匄的进攻,成功守住了秦国的汉中地区。汉中作为秦国向南扩张的桥头堡,长期以来对楚国而言至关重要。在樗里疾和魏章的合力下,楚军被大败,屈匄及其他将领被斩,战果丰硕,巩固了秦国在汉中的统治。
嬴驷在军事上的表现同样不容忽视,他的政治远见和用人之道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他善于识才、用才,对国内外人才都极为重视。例如,他重用了像张仪这样的谋士,开创了连横的外交政策。张仪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,成功挑拨六国间的矛盾,使得敌对势力分裂,秦国在外交上占据了优势。
张仪的“连横”策略,核心在于通过秦国主动与周边国家建立联盟,利用各国间的利益冲突削弱敌对国家的力量。张仪不仅帮助秦国巧妙地撕裂六国的联盟,还成功迫使楚国背弃与齐国的盟约,使得秦国在后续的战争中占据了优势。
另一方面,秦惠文王嬴驷在军事与外交方面的精明策略,使得秦国的国力与领土迅速扩张。而樗里疾的军事才能虽然出众,但其性格中某些狭隘的心胸,也影响了他在朝中的地位。最著名的一次是樗里疾陷害甘茂,企图通过谗言打击他,使得甘茂在战争中一度陷入困境。甘茂的谋略与勇气最终打破了樗里疾的阴谋,取得了战争的胜利,也为秦国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总的来说,虽然樗里疾在军事上卓有成就,但秦惠文王嬴驷的政治远见、用人之道,以及处理国内外复杂局势的能力,更符合当时秦国的需求,最终使得嬴驷成功继承了秦国的王位,推动了秦国一步步迈向统一六国的伟大目标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股票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