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长文创作季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,并且曾在军统临澧特训班担任过高级教官。关于这一点,几乎没有人不知晓。然而,他的身份远不止这些,还有一个较少人知晓的秘密:1925年10月,他受党组织委派,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。归国时,正值革命低谷,吴敬中与许多同学一样,选择了叛变,加入了由邓文仪任课长的“南昌行营调查课”。随后,调查课并入复兴社特务处,这些叛徒一起进入了戴笠的特务系统,逐渐成为所谓的“军统老人”。
至于吴敬中是否真的是叛变,抑或是潜伏在敌人内部,这个问题至今难以解答。与他有相似经历的程一鸣,显然是我们派遣到敌人内部的卧底。他与吴敬中一样,曾在多个军统特训班担任教官,还曾先后担任军统西北区区长及行动处少将处长。相比之下,吴敬中则被派往军统东北区担任区长。程一鸣曾被誉为“军统八大金刚”之一,而吴敬中也算得上是军统的“封疆大吏”,他们在军统的地位非常特殊,几乎没有人能与他们比肩。
在这些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归来的叛徒中,他们的地位往往很高,不会因为过去的叛变身份受到排挤或歧视。这或许与军统最后一任正局长戴笠、保密局第一任局长毛人凤以及国防部次长郑介民等人的背景有关。吴敬中与郑介民虽然不同班,但同年入学,他与蒋建丰的关系尤为亲密。可以说,他们三人不仅关系好,而且各自在历史的浪潮中留下了浓重的印记。
展开剩余76%吴敬中的人生经历复杂、交际广泛,他的身份充满谜团。在电视剧《潜伏》中,吴敬中被描绘成一个似乎永远笼罩在一片迷雾中的人物。他位高权重,却对军统中常见的暴力手段如刑讯逼供极为反感,甚至深恶痛绝。他认为蒋家政权的船迟早会沉没,而自己最好的出路,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,早早从这艘破船上跳出来,带着一份安稳的财富和贵重的古玩与金条,安然退休。
从电视剧中的吴敬中与沈醉、文强等人的历史原型对比来看,我们不禁要问,吴敬中到底是个真正的叛徒,还是潜伏在敌人的阵营中?即便如此,吴敬中显然在自己身份问题上保持了高超的隐忍与智慧。在剧中,吴敬中能够轻松识破余则成的卧底身份,他的特工经验足以让他看透一切。那么,为什么他在面对明显的破绽时,仍然选择忽视呢?
显然,吴敬中是清楚余则成的真实身份的,但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呢?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没有明确答案。或许,他背后有着复杂的考虑。在不解密相关档案之前,我们无法确知吴敬中的具体想法,但可以推测出,他至少有几个方法可以让余则成“安全消失”,而不被毛人凤或其他人怀疑。
显然,吴敬中没有采取将余则成公之于众并送往南京的方式,这样不仅不能保住他自己现有的地位,甚至可能丧命。为了自保,他需要找到一种更为巧妙的方式,让余则成“消失”,同时也能避免对自己造成任何不利影响。
而吴敬中选择的一种方式是通过“暗示”余则成离开。通过侧面告诉余则成:“我已经知道你是谁,趁着我没改变主意,你最好离开。”但他当然不会直接说出这样的词句。毕竟,余则成和穆晚秋的关系,吴敬中早有耳闻。若让余则成消失,吴敬中不但会面临很多风险,还会暴露自己在背后的关系。
那么,吴敬中如何才能让余则成“安全消失”呢?李维恭等人可能没办法做到,但吴敬中无疑有更成熟的方案。他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,就是让余则成“以身殉职”。特工的工作充满危险,任何一个特工都难免会有失误。即使是“军统四杀手”,他们也有过被捕、叛变甚至是受伤的经历。因此,吴敬中完全可以让余则成在一次“任务中”遇害,这样不仅可以清除潜在威胁,还能获得各方面的奖励。
当然,吴敬中并不想亲自把余则成推向死路,他深知这种做法会让他背上不可磨灭的罪名。所以,吴敬中采取了另一种手段——向毛人凤推荐余则成,争取让他晋升为“乙种站”或“丙种站”站长,从而调离天津站。通过这种方式,吴敬中不仅能减少自己与余则成之间的关系,还能利用余则成的“晋升”来为自己获得好处。
不过,吴敬中并没有调离余则成,而是选择带着他一起去执行新的任务,这让人不禁产生疑问:若换了一个上级,他是否还能继续庇护余则成?然而,吴敬中显然已做足了准备。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,他巧妙地收缴了余则成的武器,甚至为余则成“搬家”,完全消除了余则成的一切痕迹。这样一来,余则成便真正与过去断开了联系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吴敬中的最终目标,不是让余则成死,而是让他彻底从所有人的视线中消失。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,吴敬中能够安稳度过自己的一生,并为未来的安享晚年做好准备。如果余则成能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再晚些时候暴露,吴敬中可能会“解甲归商”,过上自己梦想中的富贵生活。
至于余则成究竟是消失为好,还是继续留在吴敬中身边,我们无法断言。毕竟,吴敬中心思深邃,我们难以揣测他的真正意图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他一定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和计划。对于他来说,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,同时确保自己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安然无恙,是他深思熟虑之后所做出的选择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股票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